關於這東西,真的要跟當地人深入聊天或長時間相處才能慢慢體驗。
由於大家用詞不同,一接觸會有種突兀奇妙之感。
加上本人普通話”太好”,不斷說出一堆令人傻眼的中文…
「甚麼東西?」
有次跟一位相當有魅力的輕熟女聊天時,鑑於本人的普通話不靈活,
講了幾次都言不達意,這時魅力女問:「甚麼東西?」
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,當下怔一怔,
後來意識到那是她聽不清楚、想我再說一次的意思。
本人會有如此反應,是因為一般香港人這情況會問
「咩話(說甚麼)」、「再講多次」,
但台灣人很多時會問「甚麼東西」,
而這卻能解成廣東話的「咩料啊?」,
通常不太友善、不耐煩時才用的。
不過接觸多了,我也會膽粗粗地活用這口頭禪!
「柳橙」
先要澄清,香港人多數只說「橙」,這樣文質彬彬地說「柳橙」是絕少發生的事。
但基於原來在台灣有分橘子、柑橘、柳橙,所以只好每次都說「柳橙」…
有次去大賣場買生果,朋友問我想要甚麼時,我答「我要流產」…
由於太難記,現在我幾乎每次都說「想喝流產汁」…
「一臉不屑」
中文(普通話)不太好的港人請先在心裡默念這詞!是否很難唸!
之前去花蓮的民宿玩貓貓時,那隻貓一臉不屑地盯著一隻狗,
我覺得貓的表情好好笑,就跟民宿主人說「牠的臉一臉不屑」。
她的反應卻是愣一愣,然後答「不是啊,我們有幫牠洗澡的」。
我心想「咩料呀(專心的同學一定知道意思)!九唔搭八(牛頭不對馬嘴)!」
經過一輪口吃的解釋後,發現她聽成「牠的臉一年不洗」(很明顯是我說成這樣,不是她聽錯)
「不錯吃、不錯看」
雙重否定句?!
好像只有台灣人才會這樣用吧?
香港人會說「唔差(不錯)」或「幾好」,所以每次聽這句會覺得很新奇。
儘管如此,我仍是覺得講普通話不標準是理所當然的!哼!